第(2/3)页 赵昊去南海的这段时间,是他监国最清闲的时间。 在这期间,他主要精力都用来研究赵昊的策略了。 连赵昊跟咸阳七大商会做的事情,他都十分清楚。 后来,他得出了一个惊人的结论。 赵昊行事,从来都不是无的放矢。 不管是建立科学院,还是派人出使西域,亦或是改造咸阳都城,鼓励基础建设,看似杂乱无章,但细细想来,却又环环相扣。 即便是他一直围着赵昊转,都跟不上赵昊的思路。 要知道,商君变法,只是通过法律来适当调整秦国制度,犹如将秦国摊开的手掌,握成一个拳头,变得更有力量。 但赵昊的改革,并非是调整,而是彻底打破常规,重建一个新的制度。 诸子百家,若论对社会的革新把控,没有一家比得上法家。 可赵昊新建的帝国理工学院,却逐渐将他们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学院派。 这完全是一个颠覆的方式。 以他的眼光来看,一旦赵昊的目的达成,哪怕赵昊不登临那个位置,大秦也会变得一日比一日强大。 却听李斯淡淡说道“公子昊扶持商户,想要做到让利于民,使国家迅速发展,想法虽好,但吾观之,还有一大漏洞!” “请廷尉明言!” 萧何心头一动,忍不住插嘴请教。 李斯淡淡瞥了他一眼,心说总算有赵昊的人站出来了。 不过,好戏才刚刚开始。 “法莫如显,而术不欲见,公子昊的策略,会为大秦带来不世变革,乃真正的经国伟术,可世人愚昧,利欲熏心乃人之常情,这便需要立法,令人畏惧!”李斯道。 “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王绾点头认同道。 他从来没有想过在最后一任丞相之位上碌碌无为,混吃等死。 要是什么都不做,他完全没必要冒着生命危险,主张那分封制,直接让李斯接替自己,也乐得清闲。 但是,赵昊的出现,让他萌发了新的想法,那就是李斯说的求变。 只有自己改变,才能接受新的事物,才能为大秦贡献自己的力量。 却听李斯又道“商人与权贵不同,权贵的力量是陛下赋予他们的,若是肆意妄为,自然可以严加惩处,但商人并非如此。” 正如他所言,大秦的商业在赵昊的有意带领下,正在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尽管赵昊成立的商务局,有各种管制措施,但实力庞大的商会的出现,是无法避免的。 到时候,一个商会在自己产业中的影响力,将会非常恐怖。 不说别的,一个大商会背后牵动的产业,少者数万,多者数十万。 如果这个产业出现问题,导致的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所以,这也是商人掌握话语权的最终武器。 想要避免这种情况,就必须完善新的法律。 众臣瞬间明白过来,李斯是想用重法来限制商人。 但是,秦法之前就非常严酷,正因为赵昊的改变,才让商业得以顺利发展,如今限制商人,又走回了老路。 王绾自然不想看到这种情况,忙道“李廷尉,商业才刚刚发展,正需齐头并进之时,切不可以常例度之!” 李斯撇了撇嘴,没有接口 他是法家门徒,自然要维护法家的威严。 在法家眼里,人性本恶,只有用严酷的刑法,才能维持社会的有序运行。 但赵昊想要的,就是改变这种社会风气。 毕竟时代已经变了。 秦国除了边境不太平,国内基本处于稳定的状态,这种时候再维持严酷的刑法,只会让天下人产生逆反心里。 眼见李斯不再多言,王绾看了眼冯劫,又看向众臣,道“诸位对李廷尉之言,有何看法?” “这” 众臣面面相觑。 这时,萧何站了出来,拱手道“回老丞相,下臣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哦?大田令请讲!” “以下臣之见,李廷尉方才所言,不是没有可取之处!” 萧何行礼道“现在虽然不宜大开商业,但可以完善商法,只要商法足够完善,就不怕大开商业带来的诸多弊端!” “妙啊!” 张苍眼睛一亮,不由拍案道“商业初兴之时,需要适当怀柔,但还是按照以往的商法来限制商人,商人必定人人自危,反倒会起反作用;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