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世界的碎片(四)-《魔法与科学的最终兵器》
第(3/3)页
被大人们称赞,修女亦认可为【早熟、懂事】的罗兰都不能在弥漫末日气氛的地下空间中一直保持乖巧,强忍着受到感染共鸣继而放声大哭的情绪波动,轻轻拉住帕蒂修女的裙角小声询问。
整个博德村的亲子教育都是一个样——令人惊奇也能给予理解的独特模式。
以14岁成人标准为界限分割天堂和地狱,不同年龄的差别教育。
过了成人礼的孩子们多半是长年身处战场、难耐寂寞的父母们火线之恋的结晶。军营和战场里被带大的这一代不但清楚战争是个什么玩意儿,也有着应对战争的身手,骑士团归隐之后,这些少年多半选择了成为义警团,现在这个时代的孩子已经在地面上和他们的双亲、兄弟一起战死了。…。
。…。
对5岁左右的孩子们——归隐之后诞生的这个世代。父母和兄长们一致隐瞒了不愿提及的过往经历。决意彻底从血池泥沼中脱离并撇清一切的【金母鸡骑士团】成员们眼中,那段自豪辉煌的同时也充满诸多悲伤与不愉快的回忆——这些都不在日后继承给下一代的遗产清单之上。
即使在日常生活中总会暴露出些许出人意表的迹象,善于糊弄敷衍的大人们还是成功地让自家小孩毫不怀疑双亲对自己隐瞒了什么。
父母们的事情、外面发生的事情、精灵的事情、荣耀王权之剑的事情——从未接触过、想过的大量信息一股脑的堆砌在他们面前。。幼小的脑袋尚不能把这些词组有效融会贯通,然后攒连起来。无从掌握情况加上精神层面极不安定让滑向恐怖的想象愈加激烈。最后,最容易猜想出来用以描绘外界状况的那个词汇跳了出来。
“是战争吗?外面在打仗吗?”。
一个7岁大的男孩在恐惧中解放了禁语。喧闹暂停了一下,想象、议论朝着迫近现实的方向发展。。…。
“战……争?”
孩子们连战争的气味都没嗅到过,从未体验过战争的天真认知中,对智慧种最常见、最暴力的集团行为的理解不过是英雄史诗、童话故事中歌功颂德的文字描述和生活中演化出来的骑马打仗游戏——只是这种程度的认识。
血腥暴力文化未曾普及开的狭小世界内。习惯了和平日子的老百姓对战争的感觉只有这样。假设【暴力美学】的概念随着各种娱乐衍生物的输出进行相关普及,大众传媒的传递信息的手段进一步增强灵活性的话,与战争保持真空绝缘的智慧种可能会多少增强免疫力或承受力也说不定。
外面在进行战争,战争是什么样的?剧烈的震动和压抑的气息不会告诉他们答案,只是把沉默的恐怖与阴森送进来。(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订阅,打赏,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
。,
。
第(3/3)页